林漿紙一體化引領產業未來
發布時間:2014-01-08 新聞來源:中紙在線
“受金融危機、市場需求趨軟等因素影響,中國造紙行業面臨了嚴峻挑戰,增速出現下降,效益出現下滑,生產經營遇到一些較大的困難”,針對目前的行業形勢,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趙偉指出,過去依靠擴大投資和規模擴張的思路已經不能夠適應新階段發展需求,調整結構、產業升級是未來產業重心。
行業的景氣度不高,原材料與勞動力等成本攀升以及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加之國家對于節能環保的空前重視,我國造紙工業已經進入深刻的調整期。在12月14日舉辦的2013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臨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林漿紙一體化是解決我國制漿造紙原材料來源以及減少對環境和資源影響這兩大挑戰的重要途徑。令人欣喜的是,以APP(中國)為代表的一些企業已經形成了“以林促紙、以紙促養林、林紙結合”的林漿紙一體化良性循環之路,在綠色、節能、低排及環保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造紙行業持續過冬進入轉型關鍵時期
作為基礎原材料產業,中國造紙工業在長期粗放增長之后,也進入了經濟增長的嚴冬。來自中國造紙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紙及紙板產量為8766.34萬噸,同比增長僅為0.83%,比2012年全年增速下降2.39個百分點;紙漿產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15%。而伴隨著以無紙化為顯著特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公眾的用紙態度和習慣,造紙行業的生產經營都在發生深刻的嬗變。
“全球需求不足造成了增長乏力,同時造成我國出口的大幅下降,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對紙板需求也有所下降,這兩個需求的疊加效應造成造紙工業目前增速有所放緩”,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趙偉指出,“除了外部之外,行業自身的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還有部分紙種目前存在著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因素,也是造成了目前增長放緩的原因。”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9月底,制漿造紙及紙制品業企業數量為7158家,其中,紙漿制造企業61家,造紙企業2903家,紙制品制造企業4194家,企業數量和產能存在嚴重過剩情形。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高延敏透露,目前已經淘汰了2300萬噸不符合標準的造紙廠和造紙生產線,今年國家下達的任務是計劃淘汰455萬噸。
“這是一個新老交替的過程”,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曹春昱認為,在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引導下,有大量資源消耗比較大、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小企業將遭市場淘汰。
而對于APP(中國)及其旗下的金東、金紅葉等大型企業而言,這則意味著機遇。這些企業在受訪時表示對前景看好,并勤練內功,以更好地抓住產業調整的機會。APP(中國)旗下的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東紙業)總經理馬志明表示,從西方潮流看,文化用紙社會需求會有所減少,但不可能消亡,仍有較為廣闊的前景,而該企業也在嘗試開發新的產品,以引導客戶需求的轉型。APP(中國)旗下的金紅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金紅葉紙業)總經理徐錫土指出,雖然整個造紙行業仍未走出疲弱的困境,但生活用紙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隨著人們對生活的要求的不斷提升,未來生活用紙需求也會逐步提升,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生活用紙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綠色循環經濟成行業必然林漿紙一體化引領造紙業明天
“現在我國造紙業總量排世界首位,但從原料結構來講,我們紙的結構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副司長孫健表示,企業遭遇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價格高漲、木材原料價格飆升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等各方面的難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指出,中國造紙行業在洗牌重組的過程中,要實現傳統產業從“老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新三高”(高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率、高價值鏈條)的轉變。曹春昱也指出,“十二五”期間,針對目前產業結構性局部過剩、資源和環境制約愈加嚴厲的現狀,中國造紙工業在節能減排降耗方面關鍵技術的創新與進步仍將是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為,過去高投入的發展時代已經過去,行業轉型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整個造紙行業未來的必經之路。而代表綠色循環經濟模式的林漿紙一體化是眼下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崇的可持續發展途徑,它對顛覆傳統造紙行業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舊發展模式,提高生產資源配置效率上有著非凡的意義。正如工信部副司長高延敏在2013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指出的,造紙業要走創新驅動的思路,不僅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而且還要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消費量和生產量的逐步提升。
“林漿紙一體化本身的意義在于減少對資源的消耗,我們在林基地就近制漿造紙,沒有把濕漿變成干漿,這個過程做到了資源最節約化的使用”,沈鴻透露,APP(中國)旗下金海和金桂兩家企業通過林漿紙一體化真正實現了規模效應和模式效應。
金東紙業總經理馬志明認為,林漿紙一體化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在節能環保上,先有林,到有漿,再有紙,林漿紙一體化就是一個很好的綠色循環經濟。
APP(中國)林務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文丁介紹,林漿紙一體化主要是通過生態引領、環保制漿、綠色造紙,林促紙、紙養林,林紙有機結合而達成林漿紙一體化。據其透露,APP為了把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做得更好,早在2012年6月就公布了2020可持續發展路線圖,涉及環境管理政策、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和員工福利政策等方面,在環境保護方面、生物多樣性方面、社區維護各方面都做了承諾和規劃。
有業內專家指出,國家也正鼓勵支持林漿紙一體化發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企業面臨資源、技術以及資金方面的壓力,目前國內能夠真正實現林漿紙一體化的企業并不多,只有APP(中國)等極少數企業。
造紙行業的綠色明天經濟效益與環保可雙贏
在傳統的觀念里,過去中國的造紙業是一個高耗水、高排放的產業。然而,2013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不少專家認為不應妖魔化這個產業,隨著人們對環境污染的不再容忍,外部環境壓力內化到了企業,國家通過價格、稅收等手段也在倒逼企業走向健康發展、綠色發展。事實上,經濟效益和環保投入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協同、共同推進的關系,企業可以實現雙贏甚至多贏。“隨著社會轉型發展,環保成本要更多的內部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承擔環保成本和環保責任,這樣看起來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但實際上一方面是有利于建設一個生態文明”,張文魁認為,“另一方面也是逼著企業走集約型發展之路。”
馬志明指出,節能減排會增加成本是對節能減排的誤解,事實上,對于環保做出的努力可以減少能源消耗,這本身就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且也實現了環保效益。
“其實環保和成本,并不是說環保做得好,成本就會上去。為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企業首先要提高效率”,徐錫土表示,“我們對社會環境管理方面會不斷的精進,現在APP已經可以做到6噸水造一噸紙,但我們總裁還是不滿意,希望我們能夠往更好的用水效率方向努力。事實上,目前短時間的環保集中投入,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會有助于健康快速發展。”
據金東紙業副總經理孫炳健透露,作為世界單產規模最大的銅版紙廠,金東紙業廢水處理標準目前遠超國家排放標準,該企業采用生物膜技術進行中水回收,對造紙過程中的水進行再循環利用以及廢水處理,最終排放出的廢水可以用來綠化澆灌甚至養魚,目前該公司已成為首批國家環境友好產業,也是第一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的造紙企業。
沈鴻也表示,其實APP一開始進入中國就提出 “永續經營”的理念,通過對市場和產業很有遠見的判斷,在開始的投資上,無論是從硬件還是技術上的引進都是世界最先進的,從流程的源頭抓起,建立循環低碳的工藝,以做到能資源與費用雙降,環保和成本共贏。如今看來,在整個在中國布局和投資做得比較到位。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